数十年来,地质力学所一直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秉承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建设服务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国家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促进了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
(一)三峡大坝选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胡海涛先生在我国跨世纪重大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坝段比较选址工程地质勘察中,与刘广润、卢耀如等同行专家一起,先后对两个坝区的15个坝段进行了大量的勘察、研究工作,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否定了石灰岩岩溶发育的南津关坝址,推荐了结晶岩地区的三斗坪坝址,为1979年廊房选址会议正确选择三峡大坝坝址奠定了基础。“七五”科技攻关期间,孙叶、谭成轩等研究人员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研究”工作,从区域地质构造环境、深部构造特征、主要断裂活动性、新构造活动特征、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对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和库首区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区地壳稳定程度好,适合修建巨型工程,是不可多得的好坝址。研究成果为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长江三峡工程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1.逆断层;2.正断层;3.断层及扭动方向;4.隆起地块;5.侏罗纪盆地;6.主褶皱轴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分区图
1-相对稳定地块,2-相对稳定断裂带,3-相对较稳定地块,4-相对较稳定断裂带,5-相对较不稳定断裂带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地壳稳定性分区图
1-相对稳定(I)地块,2-相对稳定(II)地块及断裂带内的相对稳定(II)段,3-相对稳定(III)地块,4-相对稳定(IV)地块及断裂带内的相对稳定(IV)段,5-相对较稳定(I)地块及断裂带内的相对较稳定(I)段,6-断裂带内相对较稳定(II)段,7-断裂带内相对较不稳定(I)段,8-断裂带及地块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