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党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过的事情!我活了70岁,到现在,才找到了归宿。这中间,我经历了一条漫长的曲折的道路。”这段话摘自1958年12月22日,李四光在中共地质部办公厅第一支部大会上的发言,支部大会一致通过接收李四光为中共预备党员。1958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委员会正式批准接收李四光为中共预备党员。
根据这次支部大会上的发言,李四光应约写了文章《我经历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①,刊载于《中国青年报》,1959年2月28日第三版。李四光认为,他们这一辈人的时代,是个了不得的时代。它的特点就是变,全世界翻天覆地地变。新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死亡,是新旧两面不断进行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反映到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总是两条道路的斗争。从李四光的个人经历来看,“斗争”即为当两条路出现时所做的抉择,他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两条道路”的抉择。
第一阶段,在腐败媚外的清政府统治下,国家动荡不安、百业凋敝。面对“继续维持清政府的统治?还是投身革命?”这两条道路时,李四光被时代洪流裹挟前行选择了后者。16岁时成为最年轻的同盟会会员,将孙中山先生“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嘱托作为人生指引;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将个人前途与民族命运炙热相融。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依然占统治地位的旧势力,李四光在革命斗争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由于革命的目标不同,李四光在面对“彻底铲除旧的反动势力,重新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还是寻求科学救国之法?”两条道路时,又一次选择了后者,赴英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李四光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一面坚持与反动政权斗争。他满以为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要在真理面前低头,但在北洋军阀及国民政府时期,根本没有真理可言。九=一八事变后,李四光直言不讳地指责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后,李四光目睹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纷纷投向南京国民政府,失望愤慨和刻骨剧痛让他深深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广大的工农群众联合起来,进行战斗,才有胜利的一天!”
第三阶段,被黑暗笼罩的政治形势下,科学工作举步维艰。李四光再次面临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条是含垢忍辱地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充实力量等待未来?另一条是不顾一切,立即投身革命的武装斗争?面对这两条道路的抉择,李四光感到极大的困难,内心十分痛苦地选择了前者,他舍不得放弃科学研究,特别是想揭穿地壳构成的规律和它形成过程之谜。在窒息的政治空气中,李四光形容自己“好比一个小虫子隔着玻璃,见了一点光亮便乱动乱撞,满不估计那一点将信将疑的光亮是从何而来,是真是假。”尽管当时他只能用沮丧来表达心情,但李四光并非弱者,他以完全进攻的姿态驰骋在挚爱的科学阵地上。
李四光在反思自己这个阶段没有投身人民革命队伍中的原因时指出,“由于从我所受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教育,所发展出来的‘自由思想’,束缚了我的思想自由。”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后,李四光逐渐意识到为什么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的革命,他衷心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共产党,允许他中途加入浩浩荡荡的人民革命队伍,有机会从革命运动中学习革命!
第四阶段,李四光在前进的道路上抵御住了一次次诱惑和横来的攻击,始终坚持要为真理奋斗。此时,他面临着“人云亦云,采用在中国土地上不适用的洋法?还是继续战斗,采用获得一定科学成果的土法?”两条道路的抉择。李四光坚定选择后者,他认为“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在一次次抉择与战斗中,李四光迎来新中国的成立,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痛苦阶段就此结束。李四光“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人民一样,在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彻底地认识了我们中国人民的进步是和党的领导不可分离的,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作为一个下定决心改造自己的科学工作者,李四光“感到特别重要的是,掌握党交给我们进行自我改造的犀利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逐步学习了运用这个武器,阅读了一部分经典著作,学习了党中央历次公布的各项文件,并通过群众帮助和工作实践,逐步确立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从而初步地学会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一切问题。”李四光“决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切实改造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指示,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好的在党的领导下全力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
①《我经历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现刊载于《李四光科学论著集》,第十一卷文稿荟萃,11-13页。《李四光科学论著集》全面详实地反映了李四光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历程及丰硕成果,是其毕生研究地球科学、献身地质事业的忠实记录与科学总结。全书收录了李四光1920年-1971年间的专著、论文、讲话、谈话、书信、手稿等,总计篇幅约500万字,按专业领域分成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