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的灾害影响究竟有多大?通常一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会诱发上千计的滑坡,它们给人类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甚至,由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到整个地震损失的一半以上。譬如,“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7.1级地震、“2012年9=7”云南彝良5.7级地震、“2013年4=20”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3年7=22”甘肃岷县6=6级地震和“2017年8=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我国,地震滑坡是地震灾害中常见的一种次生地震灾害,亦是地震活动中常见的地震灾害类型,不仅发生规模大,而且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地震滑坡灾害对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烈的地震对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造成强烈的冲击,也将导致灾区范围内山体的松弛、震裂。因此,强震过后,山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将会呈现出增强或显著增强的趋势。例如,在汶川地震以后,近十年来,震松的山体在降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产生了灾害链。通常情况下,这种地质灾害显著增强的现象要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随着灾区生态和地质环境逐渐恢复,才可能显著的降低并恢复到震前的水平。
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十分严重,而且它造成的损失往往大于地震本身,那是因为地震一般会破坏完整岩土体的结构,使原本稳定的山体成为灾害敏感区,在降雨的影响下就能引发滑坡。一些不稳定的山体也有可能受地震作用影响直接形成滑坡,汶川地震之后,就拥有许多这样的实例。据统计,2008年汶川大地震共造成50000余处滑坡,导致20000余人死亡,占到整个地震死亡人数的25%,由此可见地震滑坡所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一般规模的滑坡崩塌,规模巨大的滑坡危害巨大,常常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中造成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滑坡就多达23处(殷跃平,2008)。如青川县东河口碎屑流滑坡掩埋了沿途的一所学校和184座民房,造成了780人的伤亡;北川县王家岩滑坡就直接导致了1600人的死亡。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面密度之高、破坏之强、伤亡之多、损失之重举世罕见,多为岩质滑坡和碎屑流堆积成滑坡。这些极端滑坡事件记录了地震诱发滑坡的基本特征、强度、危害和形成演化过程。经过专家们多年潜心研究,积累了关于地震滑坡大量的基础资料,能为地震诱发滑坡风险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相关依据。
汶川地震滑坡地貌景观
岷县地震滑坡地貌景观
历时四年重返岷县地震灾区考察,沿途可见截断的河流、毁坏的房屋、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均得以重建。但是这些山体的破坏并未随着地震结束而结束。被地震严重破坏的丘陵地带,在大雨和余震之后更加容易滑坡,这一遗留问题可能会持续数年。在最近一次季风季节,这片地区受到的滑坡影响程度是通常的几倍左右。岷县永光村滑坡,在地震前一天暴雨下浇透了黄土坡体,地震时发生高速远程的泥流滑动而下,目击村民地震时惊慌失措,难以描述这巨大的灾害现场,只见一道泥流顺沟谷滑下,几座民房瞬间被掩埋。
其实,早在公元前780年就有径、渭、洛三川皆震,山竭,歧山崩" 的记载,近代几次西北黄土地区大震也都引起了十分严重的滑坡灾害,如:1654年天水南8.0 级地震诱发了上百起黄土滑坡,其中礼县罗家堡大滑坡后缘宽4.5 km,滑移距离2 km,压埋附近村落数千户人家;1718年甘肃通渭7.5级地震诱发300多处规模宏大的黄土滑坡,山崩致使城乡死伤40 000余人,其中甘谷永宁镇恃大滑坡后缘宽8 km,滑移距离5km,压埋永宁全镇数千户人家;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诱发了675起大规模的黄土滑坡,滑坡区面积达4 000~5 000 km,吞噬了许多房子、农田和村庄,据估计,死于黄土滑坡的人数高达10多万人,占这次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有余(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85);1927年古浪8.0 级地震诱发了90多个较大的黄土滑坡,其中古浪县灯山庄大滑坡后缘宽850 m,滑移距离450 m,压埋灯山庄全部34户人家;1995年甘肃永登仅发生5.8 级地震就诱发了150多处颇具破坏性的黄土滑坡,这次地震中有10 人死亡,基本是由黄土滑坡所致。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历史地震引发的黄土滑坡也具有致灾严重的特点,往往巨大规模的黄土滑坡,发生高速远程滑动,还形成堰塞湖。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8.82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海原地震所发生的滑坡和崩塌现象是任何一次地震所未有出现过的,这和地震的烈度及发生在黄土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滑坡主要发生于坡度相对较缓的沟边塬坡;崩塌主要发生于悬崖坎地区。滑坡和崩塌不仅加剧了灾情,还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堰塞湖。著名的有海原李俊的海子和西吉的震湖。
海原地震滑坡地貌景观
而据大量的基础资料统计,行业专家们预测四川汶川、芦山、云南彝良、甘肃岷县、青海玉树等地震灾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有大规模地灾群发的可能,关于地震滑坡灾害的灾前排查、研究地震滑坡的形成机理以及灾后如何治理等方面内容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对于防治地震滑坡灾害应贯彻躲避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长远措施和短期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制定对策。
1、对地震时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应当积极采取防治措施:(1)合理地进行震区工程建设;(2)合理植树种草,把乔木林和灌木林相结合,草被和植树相结合,以有效保护植被。
2、在地震危险区内应进行滑坡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制定防治规划,对一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3、当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对策。当地震滑坡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紧急发出危险性的警报,并因时、因地进行躲避。
4、震后的对策。震后应迅速进行调查,根据情况救治滑坡带来的灾害;同事,还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震后降雨等极端天气造成的次生灾害。
纵观西南、西北地震滑坡,放眼全国,历代治灾人为“地质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地质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治灾人奋勇前行,哪里有危险就会有治灾人的身影,哪怕滑坡仍在变形、危岩还在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