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全国石油地质普查的战略选区工作,对我国东部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展现了我国石油开发的广阔远景。实践证明,李四光关于中国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科学论断,关于找油的战略性指导意见是正确的。
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一直持反对的态度。早在1928年,他在《燃料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热河据说也有油苗,四川的大平原也值得好好的研究,和四川赤盆地质上类似的地域也不少,都值得一番考察”。
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讲学期间,首次系统总结介绍了中国地质。由于日本侵占东三省,他只能含蓄表明在中国东部有可能找到石油。
他在《中国地质学》 一书中指出: “在新华夏地槽的北部和南部,我们有证据表明在白垩纪时发育了一个内陆盆地。如果在华北平原我们钻打得足够深,一定会遇到白垩纪沉积,这是毫无问题的。在这个平原进行勘探,如用地震方法勘探,将可能揭露出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的存在”。 这里指的就是石油。
在《旋转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这篇文章的《引言》中,李四光提到:关于我国西北部大地构造轮廓这个极端复杂的问题的解决,“对祖国某些将要举办的大规模建设事业的具体计划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李四光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地质构造的底,便于寻找石油。
大庆油田的发现,是在我国东部找油的一个重要突破。此后,李四光更加强调构造体系对油区的控制,并及时地对全国石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明了李四光的科学预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经济建设的瓶颈问题,进而建成了最早的一批石油化工基地,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宏大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