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负责地学国际对比计划250项目《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到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新构造与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挂靠地质力学研究所,展示地质力学研究所应用地质力学理论,从事内动力地质灾害研究为主的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龙门山活动断裂、地震地质及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到玉树地震断裂与地震地质灾害及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展示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国家重大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减灾防灾作出重要贡献;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到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及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探索,体现地质力学所内动力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正在深入发展。
陈庆宣在国外主持IGCP Project 250工作会议
国际对比计划250项目(1986-1990年)《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IGCP Project 250-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and Geological Hazards),由陈庆宣担任项目国际工作组主席(这是IGCP项目第一次由中国人担任首席科学家),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
1、地震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地质力学研究所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发挥专业优势,在国土资源部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活动断裂以及次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这一应急举措,不仅为当地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汶川地震发震机制研究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2、矿山地质灾害
金川矿是我国最大的铜镍矿区,开采过程中巷道变形严重,地质力学研究所在金川矿区开展的应力测量和工程稳定性研究工作,揭示了金川矿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的应力作用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纠正了以垂直应力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创建和发展了应用现今应力状态及构造应力场理论和力的稳态均衡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该成果获得了地矿部1985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包含该成果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3、地应力监测
(1)地应力监测网络及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在首都圈、龙门山断裂带、红河断裂带、青藏高原,以及海岸带等地区构建了区域地应力监测网络。
(2)昆仑山Ms8.1 大地震前后应力的变化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库赛湖发生Ms8.1级大地震,地质力学研究所设立的地应力监测站首次捕获到大地震前后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变化。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003年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