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疫情原因,北京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系列直播活动,带领公众“云游”北京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持续一周以来,直播累计播放量达3512.6万人次。除了线上活动,自5月1号以来,北京187家注册博物馆已有近50家陆续恢复开放。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5月18日上午,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2020年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发布会,在郭沫若纪念馆举行。为配合博物馆日主题,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 “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展览在郭沫若纪念馆(北京)、桐乡市茅盾纪念馆(浙江)、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四川)同时启动。展览以300余幅历史照片呈现中国近现代14位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所作出的成就。 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活动现场设在郭沫若纪念馆内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5月13日起,北京市新闻办、北京市文物局等联合推出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直播活动,带领公众云游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分别是: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福州新馆。
此次直播通过微博@北京发布、@北京文博等发布,线上讲述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馆藏精品、名人情怀以及故居里的故事。活动持续一周以来,直播累计播放量达3512.6万人次,单场播放量最高400万余人次。
线上直播让“小众”博物馆焕发活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邹宗平女士介绍说,李四光纪念馆,1989年经中宣部批准建立,现位于地质力学研究所内。相比文学家、艺术家的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比较小众,除地质学者、学生外,很少有人关注。为充分发挥纪念馆的宣教功能,他们经常“走出去”,如开展科普讲座、巡展、出书……
邹宗平告诉记者,此次博物馆日,是她第一次接触直播。5月14日下午2点,线上引领观众走进李四光纪念馆。通过直播,很多观众发现北京原来还有这样一家纪念馆!有人还说疫情过后一定要去看看!
这些反馈让邹宗平备受鼓舞。她认为,直播宣传了科学家精神,效果非常好,希望直播能成为一种常态,线上、线下相辅相成。邹宗平还说,地质学是一门有意思的科学,希望通过传播李四光精神,能让更多年轻人致力于地质科学研究。 李四光纪念馆部分展板
打造博物馆之城 北京需在这些方面努力
近日,北京市首次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概念。在上午的发布会上,原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谈到,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需要“盘活存量,巩固提高”,充分发回北京现有187家博物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博物馆的质量和数量。
崔学谙指出,北京市的博物馆具有规模大、级别高、水平高等优势,同时种类比较齐全,涉及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近些年社区博物馆也是很大的发展力量。但还有些方面需要提高:一是补缺项,中医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数量相对较少;二是北京有93所高校,但有博物馆的只有20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三是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建设生态文化类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这些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李晓萌